天刚蒙蒙亮,岗南水库的水汽就顺着山坳飘到老区古月镇的街上了。那雾淡淡的,裹着太行东麓的寒气,轻轻擦过石闫路的柏油路面,也擦过街边人家的木门。
门闸“哗啦”一声响,李记豆腐坊开门营业。老区的人,向来起得比晨光还早,尤其是赶集市的日子。
古月镇在石家庄市平山县的西部山区,是个山口上的重镇。东与温塘镇交界,南边与井陉县搭界,北临岗南水库,水色映着山,山影浸着水,连风里都带着湿润的清新。石闫路、207国道穿镇而过,朔黄铁路的铁轨在镇北高高架起,黑山口车站的牌子沾着晨露,远远看很是亮眼。
老区人不爱穿鲜亮衣裳,可对吃却十分上心。豪放、浓郁、鲜辣,是刻在骨子里的讲究。有朋自远方来,灶上准得支起大锅,腌肉切成薄片,灌肠蒸得冒油,年糕在笼屉里胀得鼓鼓的,空气里裹着厚实的香。逢年过节,镇子里的喧闹声便此起彼伏,谁家杀了猪,谁家买了稀罕年货,准得喊上邻里来吃碗热乎肉,喝壶热辣酒。
路边的早市,是镇子里最活跃的地方。天刚亮透,木板搭的摊子就支起来了,一块木板架在两个长凳上,就是饭桌。食客围着坐,边吃边聊。东头的李大爷刚从水库边遛弯回来,手里还攥着把红枣,他跟卖扒糕的张师傅说:“今儿的扒糕得多搁点蒜水,昨儿吃着不够辣!”师傅笑着应,手里的刀切着扒糕,荞麦面的香气混着蒜水的冲劲,一下就飘了起来。
最惹眼的是炸油鬼(平山的特色风味小吃)的摊子。师傅揉面的手糙得像老树皮,却准得很。面要选新磨的白面,水得是井里刚打的凉水,碱和盐的量从不用称,抓一把撒进去恰到好处,揉得面团筋道,醒上半个时辰,再揪成小剂子。他捏剂子的手法有意思,拇指和食指一拧,就捏出个跪状的小人儿,往滚油里一丢,“滋啦”一声,油花就跳起来。
油鬼在油锅里翻个身,慢慢就变得金黄透亮,捞出来搁在铁丝笸箩里,冒着热气,咬一口,脆得能听见响。游客们见了新鲜,围着看,有的还掏出手机拍,师傅乐呵呵地说:“趁热吃,凉了就不脆了。”
缸炉烧饼的摊子在油鬼摊旁边,缸炉里的炉火正旺。烧饼是长方形的,扁扁的,一面沾着芝麻,一面有烙得微黑的糊印。刚出炉的烧饼烫手,得用粗纸裹着。有游客第一次见,好奇地问:“怎么不是圆的?”卖烧饼的大婶笑着答:“咱山里人实在,方的好拿,也经吃。”游客咬了一口,芝麻掉在衣襟上,慌忙用手接住,嘴里含糊着:“真脆,比城里的烧饼香多了!”大婶听了,笑得眼角皱起来,又递过去一个:“再尝尝,不要钱!”
古月镇的豆腐也是一绝,上过央视。豆腐坊每天天不亮就磨豆腐,石磨“嗡嗡”转,豆浆香气飘飘。刚点好的豆腐嫩得像块白玉,用手轻轻一碰,就晃晃悠悠的。豆腐块方方正正,嫩得能掐出水来。工作人员说:“咱这豆腐不用石膏,吃着放心。”可不是嘛,这豆腐的滋味,就像咱山里人的日子,朴实,却满是醇香。
我采访经过这里时,常会停下车,买一包烧饼,再买块古月豆腐,回家拌点酱油和韭菜花,入口滑溜溜的。
早市上也有卖酒的。酒坛子搁在摊子上,上面盖着红布,掀开布,一股酒香就飘出来。酒是用红枣、黍米、高粱酿的,抿一口,辣得喉咙发热,过后却有股子甜意。山高,水美,酒醇,身边还有浓浓乡音,是真真切切的舒畅。
红枣和柿子是镇子里的宝贝。红枣树在坡上到处都是,秋天的时候,满树的红枣像小灯笼,摘一颗放嘴里,甜津津的。最金贵的是牛心柿子,我小时候总跟着娘去摘柿子,柿子树不高,伸手就能够着,摘下来的柿子要搁在窗台上晒几天,等软了再吃。轻轻咬开个小口,柿子汁就顺着指缝往下淌,赶紧吸一口,甜汁儿从舌尖一直滑到胃里,连心里都甜丝丝的。娘总说:“这柿子甜,是因为咱山里的太阳足,雨水也匀。”
日头升得高了,早市的人依然不散,还品尝着油条的香、烧饼的脆,柿子的甜。摊主们守着摊子,小米粥的锅还温着,偶尔有晚来的游客,要一碗热粥,喝得额头浸汗。有人提着刚买的豆腐往车边走,有人手里拎着红枣,还有小孩攥着烧饼,一边走一边啃,油渣掉在衣襟上,毫不在意。
这就是古月镇的早市,是太行山里的烟火气,是老区人过日子的模样,简单,却满是幸福,让人踏实。我坐在镇口的烧饼摊上吃完早点,看着岗南水库的水汽渐渐散了,阳光洒在铁轨上,闪着光。
这里的人实在,吃的也实在,日子就像这小米粥,温热且满是滋味。走的时候,熟识的师傅提起给我包好的烧饼递过来:“下次,还来吃!”我忙点头感谢,手里的烧饼冒着热气,暖意填满了心底。
| 好评 |
|
0% | 0 |
| 中评 |
|
0% | 0 |
| 差评 |
|
0% | 0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由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吉林省兆宏商贸有限公司